川東融擔五年蛻變之路:在政策春風中繪就金融服務新畫卷
作者: 來源: 發表于:2025年02月19日 文章點擊數:686
在經濟發展的宏大版圖中,國有企業始終是推動經濟增長、服務社會民生的重要力量。四川川東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達州金融領域的關鍵一環,在過去五年經歷了從艱難起步到蓬勃發展的華麗轉身。這一蛻變歷程,緊密契合國家、省、市各個關鍵時期的政策導向,在時代的浪潮中找準定位,精準發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為地方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政策東風初起:困境中謀變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中小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金融支持成為關鍵一環。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并明顯降低費率。在此背景下,四川省也積極響應,出臺多項舉措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達州市同樣將支持本地企業發展作為工作重點,致力于緩解企業融資難題。
彼時的川東融擔公司深陷困境。資本金短缺,業務開展舉步維艱,與銀行合作停滯……發展之路布滿荊棘。該公司總經理劉燁在接受采訪時回憶道,“那時候真的是舉步維艱,每開展一項業務都面臨重重困難,但我們深知,退縮沒有出路,只有迎著政策的方向,主動求變,才有一線生機。”
公司領導班子敏銳地捕捉到政策帶來的機遇,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匯報,爭取政策支持。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與協調下,2021年,公司完成更名,從“服務達州”邁向“立足達州、服務川東、面向川渝”。這一戰略調整意義深遠,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川渝地區經濟合作日益緊密,川東融擔公司的戰略調整,為更好地服務區域內實體經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奠定了基礎。
為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市財政和市屬國有企業共注資1.97億元,使公司資本金達到3.1億元。有了資金支持,公司迅速行動,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核心任務,主動與銀行金融機構溝通協調。班子成員帶頭,一家一家去拜訪,一場一場去談判,最終與市工行、交行、農行等簽訂“銀擔”合作協議,逐步建立起風險分擔機制,成功恢復業務。
同時,公司深入研究市場需求和政策導向,推出“政銀擔”“園區擔”“冷鏈物流擔”等創新產品。這些產品的推出并非一帆風順,公司團隊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痛點和需求,經過反復論證和修改,才最終確定產品方案。2021年,公司為18家企業提供了7000萬元的融資擔保,實現融資擔保費收入95萬元,成功扭轉連續五年虧損的局面,邁出了轉型發展的堅實第一步。劉燁感慨地說,“這一年,我們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但看到公司逐漸走上正軌,看到企業因為我們的幫助獲得資金支持,一切都值得了。”
政策持續發力:提檔升級再突破
2022年,國家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要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推動融資擔保行業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同年,財政部發布多項政策,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聚焦支小支農主業,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支持力度,降低擔保費率,提高服務效率。四川省也出臺了相應的實施細則,推動省內融資擔保機構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服務能力。
川東融擔公司緊跟政策步伐,按照市財政局黨組通過的《公司五年發展規劃》,全面優化完善工作舉措和發展思路。公司深刻認識到,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升運營效率。為此,公司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10余項,涵蓋業務流程、風險管理、績效考核等各個方面,為公司的規范化、科學化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公司堅定不移地推進“科技賦能、數字轉型”戰略。2022年,公司完成國家融擔基金“數字化平臺直保SaaS系統”對接,實現擔保業務線上化,辦公系統數字化。這一過程中,技術團隊日夜奮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該公司董事長陳軍介紹,“數字化轉型是公司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我們堅信,這將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同年,公司積極向上爭取,成功被省財政廳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納入全省第二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名錄,這不僅提升了公司的信用等級和行業地位,更為公司拓展業務、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業務發展上,公司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黨的建設融入業務工作。通過“融擔七進”“聯合黨建”等活動,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聯系。公司組織黨員干部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為企業提供精準的融資擔保服務。2022年,公司新增融資擔保119戶30543.71萬元,較上一年增長336.34%,其中小微企業和“三農”112戶28493.71萬元,占比93.29%,遠高于80%的要求,單戶500萬元以下占比72.66%,遠高于60%的要求。截至2022年底,融資擔保在保余額達到31043.71萬元,被四川省信用再擔保公司評定為“2022年度國擔基金業務合作規模20強”,業務增幅規模排名全省第15位,較兩年前提升了55位,相關經驗在全省市州級政府性擔保機構推廣。
政策引領創新:數字化轉型大跨越
2023年,數字經濟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國家大力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金融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也成為必然趨勢。《達州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5年)》為川東融擔公司的數字化發展指明了方向。
川東融擔公司把“推進數字化轉型”作為戰略重點,深度挖掘全國政府性融資擔保數字化平臺、川東大數據中心、達州城市大腦3大平臺功能,積極探索“金融+產業+擔保+大數據”模式。公司成立專門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小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推進數字化系統建設。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公司能夠更加精準地評估企業風險,優化擔保產品設計,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在融資業務拓展方面,公司緊緊圍繞達州市“3+3+N”重點產業,下派骨干到園區掛職。這些骨干深入一線,了解企業的實際困難和融資需求,為企業提供定制化的融資擔保服務。公司積極與銀行開展合作,與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簽訂《銀擔合作協議》,與農業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簽訂《銀擔批量擔保合同》,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開展融資擔保批量擔保業務,銀擔合作數量達到11家,總授信規模達15.8億元。
2023年,公司全年新增融資擔保戶數453戶,其中小微企業及“三農”戶數452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26%;新增融資擔保金額48956萬元,其中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金額48456萬元,占比98.97%,比目標任務數多18.97個百分點;新增單戶500萬元及以下融資擔保金額44156萬元,占比90.19%,比目標任務數上升30.19個百分點;融資在保余額62514萬元,是2022年年末在保余額的2.02倍,在保戶數497戶,是2022年年末在保戶數的4.28倍。公司業務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
政策深化落實:全面發展鑄輝煌
2024年,國家進一步加強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的引導和支持,鼓勵其在服務實體經濟、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同年,四川省積極推動全省融資擔保機構的協同發展,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加強行業自律和監管。
川東融擔公司以加入“融心向黨,蜀擔同行”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黨建品牌創建為契機,進一步提升黨組織的服務能力。公司以“六度思維”為抓手,以“七色融擔”為載體,探索形成“融擔七進”“融擔沙龍”等黨業融合新路徑。通過這些活動,公司不僅加強了與企業的聯系,還提升了員工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組織保障。
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公司突出融資擔保主業,以小微企業和“三農”為重點,以“批量業務”為基礎,推動“線上+線下”的雙模式業務“數智化”。公司不斷優化擔保流程,加強政銀擔合作,銀擔合作數量達到12家。2024年,公司共為我市853家中小微企業和“三農”提供融資擔保11.59億元,在保余額達12.95億元,為上年同期2.07倍;為我市重大項目(工程)建設提供非融資擔保金額4.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川東融擔公司在多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成功加入國擔基金,業務合作規模在全省(21市州)排名第9位,支農支小規模在全省排名第10位,企業平均貸款利率排全省第8位。同時,公司加入省再擔保機構合作分險,合作規模在全省(100家擔保機構)排名17位,比2023年上升了9位。在融資擔保在保戶數達到937戶,是2023年的1.89倍;在保余額12.95億元,是2023年的2.07倍,為達州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有效發揮了政府性融資擔保“助推器”作用。劉燁興奮地說,“2024年是公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政策的支持,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我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繼續奮進。”
展望未來:持續奮進,續寫華章
“回顧過去五年,川東融擔公司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省、市政策的支持與引導。公司在關鍵時期敏銳把握政策機遇,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優化管理、提升服務,實現了從困境到崛起的華麗蛻變。”陳軍表示,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優化和經濟社會的持續高質量發展,川東融擔公司將繼續秉持“負重前行、擔當有為”的精神,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緊緊圍繞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服務水平。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公司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探索更多創新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在業務拓展方面,公司將繼續聚焦小微企業和“三農”,加大對重點產業和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助力達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同時,公司將加強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共同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為達州打造川東綜合金融服務高地貢獻力量。
展望未來,川東融擔公司必將在政策的春風中繼續砥礪前行,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為達州經濟社會發展繪就更加絢麗的金融服務新畫卷。